時間:2014-05-27 10:05:13
作者:世邦機器
在銅礦加工,銅礦生產工藝流程中主要分布于古亞洲成礦域和環太平洋成礦域的復合部位本區除小西南岔一個中型斑巖型銅礦床位于環太平洋成礦域外,其余15個斑巖型銅礦床均分布于古亞洲成礦域和環太平洋成礦域的復合部位。
主要分布于NE向深斷裂上盤、尤其是斷裂的交會部位本區得爾布干深斷裂和嫩江深斷裂分別是加里東期及海西期俯沖拼合帶。晚古生代古亞洲洋閉合、碰撞造山,隨后出現較強的造山后板內效應,使古生代NE向拼合帶活化,并產生NW向拉張斷裂。中生代太平洋板塊向東亞大陸之下俯沖,使NE、NW向斷裂再次活動,并產生了NNE向新斷裂。NE、NNE向斷裂具有左旋走滑特征,控制了火山巖帶和燕山期花崗巖的分布;Nw向斷裂控制次一級火山盆地。NE、NNE和NW向構造是本區的主要控礦構造。二十一站、西吉諾、八大關、八八一、烏奴格吐山和長嶺等斑巖銅礦床分布于得爾布干深斷裂上盤,尤其是NE、NNE和NW向斷裂的交會部位,烏奴格吐山大型斑巖型銅鉬礦床位于NE向翁都魯特一滿洲里斷裂帶與NW向哈尼溝斷裂帶交會部位,礦床定位于NE向斷裂與NW向斷裂復合部位的火山一侵入巖穹窿構造中。
-END-
礦山經驗表明,靠近礦房上盤的銅礦石破碎后較易崩落,即使落礦時未能崩落,在放礦過程中往往定會與圍巖一齊片落,故靠近上盤的礦石損失較小,而下盤未崩下的礦石則易形成永久損失。
銅廠銅礦位于甘孜一勉略寧地體東部之勉縣、略陽和寧強銅鎳金多金屬成礦區的中心部位,銅廠礦區出露地層以新元古代郭家溝組海相細碧巖為主。
釘隔高層是將準備充填的巷道或分區與未妥部分隔開,預防充填體的坍塌。每隔0.7m架一根立柱,柱上釘一層網度為20mm×20mm~25mm×25mm的鐵絲網,再釘一層草墊或粗麻布,在底板處留出200mm長的余量并彎向充填區,用水泥砂漿嚴密封住以防漏砂。
電積銅理想年產達1600t.居全國第二位。此后,此項技術得到很大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日前中國約有200多個工廠采用此工藝處理銅礦或銅精礦生產電銅,其產能已達2萬t左右。
使用氣腿式鑿巖機鑿巖,視銅礦石堅固程度、礦體厚度及工作循環要求來確定鑿巖爆破參數,但炮孔不可穿過頂底板以保證安全及降低礦石貧化損失。若有可能,近頂板的炮孔使用光面爆破技術,以保持頂板的穩固性。
巖穩固、厚度在2~3m以內的高價礦體,為提高礦石的回采率,可使用無礦柱留礦采礦法。采準切割比較簡單。掘進沿脈運輸平巷4,天井1可以利用原有的探礦天井,也可在相鄰礦塊的回采過程中順路架設;采場中部布置一個采準天井2.天井的短邊尺寸若大于礦體的厚度,為保持礦體上盤的完整,可將天井規格超過礦體厚度的部分放在下盤巖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