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04 14:09:49
作者:世邦機器
底部結構的維護
我國目前在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中,廣泛采用電耙道底部結構。與房式采礦法的電耙道相比,崩落法的電耙道所受地壓較大,維護工作量也大。這是因為其礦巖堅固性較差;爆破量大,又多采用擠壓爆破;上部崩落破巖高度大;漏斗間距小,底柱也被切割得厲害;放礦條件差,松動爆破量大等原因所致。因此,正確選擇支護型式,加強維護,是保證有底柱分段崩落法順利應用的重要條件之一。
底部結構上部的地壓活動規律
從底部結構上部地壓活動規律來看,地壓活動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前列階段是采場尚未進行切割落礦,此時電耙道上部是完整的礦體,雖然也有較大的地壓,但由于整體礦石本身尚有一定的承載能力,可將地壓轉移到較大范圍的巖體承受,故底部結構承受上部的壓力是比較小的。
第二階段是采場落礦之后,底部結構上部成為松散錳礦石,松散礦石轉移壓力能力甚微,所以底部結構承受的地壓必然增大,較落礦前要大得多,松散礦石作用在底部結構上的壓力是不均勻的,采場周圍較小而中心非常大,這是由于采場周邊松散礦石受礦壁摩擦阻力和承壓拱作用影響的結果。
第三階段是采場開始放礦。放礦過程使底部結構承受壓力的情況發生變化。由于放出體上部松動橢球體內礦巖發生二次松散,承壓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不再承受壓力,因而在其頂端出現降壓拱和免壓拱,拱上部松散礦巖的壓力大部分(或全部)傳遞到四周。這樣就出現了以放礦口為中心的降壓帶。
如果不考慮已放出礦石重量,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則降壓帶的總的壓力的降低,應當等于增壓帶的增加。我國有的礦山曾利用這個道理,通過加強相鄰漏斗放礦,處理被大塊卡住或懸頂的漏斗。需要指出,如果幾個漏斗同時放礦,則由各個放礦口的松動橢球體共同組成一個大的免壓拱,拱上的壓力向四周傳遞,情況與單個放礦口放礦時相似。當同時放礦漏斗數目很多,放礦面積增加到一定數量后,免壓拱就不易形成。所以,調節采場的水平放礦面積,利用放礦時的壓力轉移規律,可以避免壓力過分集中于某一地帶。
例如,當某礦從某對斗穿放礦50~200t后,恰好使斗穿上部壓力轉移壓實相鄰斗穿的松動橢球體,然后立即從相鄰斗穿放礦,如此循環,即可避免底部結構中某一部分受到集中壓力而遭致破壞。
應當明確,放礦強度在此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若放礦強度過低,由于降壓速寫民增壓帶的作用不明顯,利用壓力轉移規律來控制地壓的可能性就不大,在生產實踐中,常有這樣的情況:大爆破和放礦過程中,電耙道上部的桃形礦柱雖然已失去整體性,但由于放礦強度大且連續,崩落礦巖施加于支護上的壓力并不大,直至全部礦石放空后,電耙道尚未受到嚴重破壞。
底部結構上部地壓轉移規律,同樣適用于崩落礦石下部幾條平行電耙道相互之間的壓力轉移。篦子溝礦、易門獅山銅礦曾經出現放礦電耙道上部壓力的轉移,而造成相鄰未落礦的采場礦體和炮孔的破壞。因此,獅山礦采用放礦電耙道與回采施工采場之間間隔一條已經落礦暫不放礦的稱之為存窿保護電耙道的耙巷,以避免這種破壞,如圖10-23所示。
同理,當礦體用分段崩落法開采,并且用雙翼后退式回采順序,采到中部末了幾個采場時,地壓可能很大,再加上礦巖破碎,電耙道更難于維護。相反,若采用前進式開采,則可能避免這種現象。
從上述地壓活動規律可以看出,電耙道上壓力變化是復雜的,各個部位受壓狀態也不相同,這就增加了電耙巷道支護的復雜性。
-END-
為傾向北東東一南東緩傾角逆斷層,斷距10―20米,長度數百米
為較主要的工業錳礦層,其含礦層層次清楚,分層標志明顯,錳礦層穩定,含礦層的結構較簡單??梢韵吕椎V區為代表。
用豎井、斜井或斜坡道開拓地平面以下的礦床,均需在地下設置水泵房及水倉;使礦坑水能從井底車場匯流至水倉,澄清后由水泵房的水泵排出至地表。水泵房及水倉的設置由礦井總的排水系統來決定,并與礦井的開拓系統有著密切的關系。
上述可見,東西兩區江口組在沉積厚度,巖性建造、發育程度上有著顯著的差異性。南東區發育完整,厚度大,巖性建造復雜,為長期沉降區
區內江口組發育,分布亦廣。以安化、溆浦、黔陽、洪江至貴州錦屏一線為界分為兩個沉積區。
上述錳鐵磷垂向和橫向分布及變化關系,是在一個盆地內或一個沉積區帶內,在時間上屆同一含錳巖段,可以說大致同時期或接近一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