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6-02 10:04:57
作者:世邦機器
中國東部新生代火山巖常見含有超鎂鐵巖包體及普通輝石等高壓巨晶,但它們在各期火山巖中的豐度、類型則有所不同,總的來說,主要賦存于晚第三紀及第四紀的堿性及強堿性的玄武質熔巖及火山碎屑巖中,而在早第三紀火山巖中極為罕見(目前僅知在雙遼七星山火山群中見含有超鎂鐵巖包體)。一個特殊的例外是在臺灣的大屯火山群中見有富角閃石團塊賦存于高鋁玄武巖和安山巖中。此外,在個別地區(如福建龍海的牛頭山、河北漢諾壩地區)曾報道在屬亞堿性系列的拉斑玄武巖中含有超鎂鐵巖包體,我們認為,這些巖石中的超鎂鐵巖包體是屬“隅然包體?;蚴恰皻堄喟w是屬“綠色型包休。
或“黑色型包體。均有待進一步工作。各地所見超鎂鐵巖包體均以“綠色型。為主,其中尤以尖晶石二輝橄欖巖較為常見,其次為輝石巖類,少見純橄欖巖及方輝橄欖巖、含角閃石的橄欖巖僅見于個別地區。加工玄武巖時,可依據玄武巖碎石密度來選擇玄武巖加工機械。含石榴石的橄欖巖或輝石巖包體在我國東部新生代火山巖中發現很少,且較集中于東南沿海地區(如浙江衢縣西龍、福建明溪及廣東普寧縣麒麟等),在東北及華北地區僅發現有石榴石輝石巖包體(如寬甸、漢諾壩等)。而石榴石橄欖巖包體雖有報道(馮家麟等、1982),但尚需進一步證實。
綜觀中國東部新生代火山巖的空間分布,明顯地受裂谷、斷陷盆地及斷裂帶的控制,而這些構造與斷裂帶的方向主要為北東和北北東向,顯示出大體和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灼接壤帶方向一致。因而使我們推斷,中國東部新生代火山活動可能與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之下俯沖所引起的大陸邊緣張裂作用息息相關。
-END-
據計算巨晶石榴石中鎂鋁榴石分子含量變化于58.3―65之間,與我國山東、安徽的玄武巖及蘇聯雅庫特金伯利巖中的石榴石巨晶的鎂鋁榴石含量相近(58.6―59.4)。
巖漿活動期主要為晚第三紀―第四紀,噴出活動較盛期為中新世至上新世之間。晚第三紀火山主要為裂隙式噴發,第四紀主要為中心式噴發。
從六十年代起對這一領域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從以巖石學研究為主發展到七十年代的巖石學援嘞學、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及動力地球學等方面的綜合研究
漢諾壩晚第三紀堿性玄武巖中的尖晶石二輝橄欖巖包體的球粒隕石標準化的稀土分配型式基本上屆平坦型。
粉碎與分級,粉碎與分級是指通過機械、物理和化學方法使玄武巖礦石粒度減小和具有一定粒度分布的加工技術。
另外,在龍崗山脈大椅山東面一些晚于大椅山火山的火山錐由橄欖拉邐玄武巖組成,因而,雖然大椅山玄武巖巖漿形成時,上地幔熱柱的上浦強度小于寬甸黃椅山,從整個龍崗山脈來看,它完全可與寬甸黃椅山類比,可能有一個較強的上升的上地幔熱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