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27 10:05:13
作者:世邦機器
在銅礦設備開采銅礦生產線中內分布著大量在喜馬拉雅期形成的富堿侵入巖體,巖體產狀主要呈巖株、巖筒,部分呈巖瘤和巖脈,個別為巖基。巖性主要為輝石正長巖、閃輝正長巖、云閃正長巖、英堿正長巖、正長巖、正長斑巖和堿性花崗巖等,是在第三紀時期的裂谷環境中由幔源母巖漿上侵并同化部分地殼圍巖的產物。與哀牢山一金沙江巖帶中富堿侵入巖有關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Cu、Mo、Pb、Au、Ag和稀有稀土礦床,其中斑巖型銅(鉬)礦床較為重要,是我國遠景非常大的斑巖銅(鉬)礦帶之一。近年來,不少研究者對該帶的斑巖銅礦進行了研究,發現其礦化類型基本為銅一鉬礦化,并有伴生金產出,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礦床主要有西藏玉龍、多霞松多、雜拉朵、馬拉松多、四川的西范坪、云南的馬廠箐、銅廠等礦床。
成礦巖體特征:與銅鉬礦床密切相關的富堿侵入巖多為復式巖體,產出受深大斷裂控制,巖體規模不大(o.15~1.36 km2),巖性主要為正長巖、二長花崗斑巖和花崗斑巖,W(Na。O+K:O)<8%,Na。O/KzO<1,W(siO。)平均值超過65%,相對于本區與富堿侵入巖有關的其他礦化類型(稀有與稀土礦化、金礦化)而言,與銅鉬礦床密切相關的富堿侵入巖酸度較高,堿度相對較低。而含礦與非含礦斑巖體的判別主要根據巖體的蝕變特征,非含礦巖體缺乏黑云母鉀化帶,僅見輕微的絹云母化、粘土化等中低溫熱液蝕變,而含礦巖體蝕變強烈,具明顯的蝕變分帶現象。
-END-
綜上所述,留礦采礦法是開采中厚以下,特別是薄與極薄礦體的經濟有效的采礦方法。在開采強度、勞動生產率,采場生產能力及回采成本等方面均優于開采這類礦體的其他方法。
淺孔法。就其切割立槽形成過程而言,又可稱為淺孔留礦法,即把切割立槽看作一個小礦房,自下而上逐層上采,采下的銅礦石破碎后暫留于槽內,作業人員站在留礦堆上進行鑿巖爆破工作。此法所開切割立槽寬度一般為2.5~3.5m。
我國地處歐亞、印度洋和太平洋世界三大板塊交會地區,區域地質背景復雜,有利于形成類型的銅礦,加之環太平洋、古亞洲(中亞一蒙古)和古地中海(阿爾卑斯一喜馬拉雅)世界3大銅成礦帶都通過我國,因此我國銅礦床工業類型齊全。
在家庭設備和器具中,為了導電導熱.都要用銅,在通訊、水和氣的輸送及屋頂建造中也要用銅。
分段礦房回采結束后,立即回采一側的間柱與上部的分段礦柱;在間柱鑿巖巷道、頂柱鑿巖硐室內,分別布置回采間柱和頂柱的深孔。礦柱回采順序是先爆破間柱,并將礦石全部放出,再爆頂柱;由于爆力的拋擲作用,頂柱的大部分礦石可由塹溝中放出。
某斑巖銅鉬礦床位于云南省祥云縣境內,產于某富堿斑巖體東側和北東側的內外接觸帶上的斑巖型銅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