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6-02 10:34:26
作者:世邦機器
棠甘山碳酸錳一硫錳礦床,屬海相沉積―巖漿接觸變質成因。該礦處于祁陽弧北翼,構造線北東走向。在早震旦世南沱間冰期,湘潭地區存在一系列指向南西的指狀半島(或水下隆起)與海灣(北東部封閉),形成湘中錳礦田。錳礦設備用于錳礦的采礦,其中用到較多的要數錳礦破碎機和錳礦粉碎機了。在寧鄉花果園一棠甘山一三尖峰一洪家山―‘帶十幾公里寬的半封閉海灣中,黑色頁巖相一硅質或泥質白云巖相一互層礦相一碳酸錳礦相重復出現,又反映出一系列南西向鏈狀水下隆起與凹陷。凹陷中心為棠甘山、三尖峰即錳質富集場所。這里,海進高潮且趨穩定時期,海水中錳質達一定濃度,加之藍藻的作用,形成生物化學沉積厚層碳酸錳。海退或地殼頻繁振蕩或錳質來源不足時,產生錳質與泥質互層沉積。末了,硅質泥質沉積。
成巖成曠之后,這一帶印支一燕山期巖漿活動劇烈。因此,礦層東部愈近溈山巖體含硫錳礦愈高,且與斷層無關。硫錳一碳酸錳礦石較碳酸錳礦石礦物粒度普遍增粗。硫錳礦普遍交代菱錳礦和黃鐵礦,并與錳石榴石,錳閃石互相交代,又被磁黃鐵礦、黃銅礦交代,末了被晚期黃鐵礦、硫錳礦穿插,所有這些,一般認為屬巖漿接觸變質產物。從化學成分看,硫錳一碳酸錳礦石與碳酸錳礦石基本無變化。變質后唯硫略有增高,按原曠層普遍含黃鐵礦,是不乏硫質來源的;但也不排斥巖漿帶來部分硫質(現無同位素資料說明)??傊?,本礦床為海相沉積形成碳酸錳礦層,后來疊加巖漿接觸變質,生成較多硫錳曠物,化學成分基本不變。
-END-
據資料記載,康滇古陸及越北古陸在晚古生代之前業已形成。且中泥盆世在越南北部地區有濱海相和瀉湖相的沉積鐵礦分布
碳酸錳礦石,受原生沉積與次生氧化的影響,其富集有一定的規律性,即向斜區礦石晶位高于單斜區礦石品位,淺部礦石品位高于深部。
單一的巖相如白云巖或灰巖則不易形成錳礦層,錳礦層可橫向變為白云巖或灰巖而尖滅。錳耐沉積中心并不固定,往往隨層位變化而遷移。
邊緣凹陷的基底為元古界打鼓石群及楊坡雜巖等,由一套變質的火山碎屑巖、變質凝灰巖、片巖、千枚巖、板巖、硬砂巖組成,總厚達17969―27872米。
礦床類型共生規律:我區錳礦有多種成因類型。由于成礦作用的連續性,各類型錳礦是有內在聯系的,因而不僅幾種成因類型近似的礦床
鉛、鋅、銀含量較高,均達到工業品位。河北涿鹿、福建南安烏頁山都有類似的熱液脈狀礦點。吉林大蒲柴河、暖木條子、馬圈等含錳礦脈,圍巖為元古界變質巖,暖木條子錳礦地表風化礦石含錳可>40%,鐵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