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6-10 09:23:46
作者:世邦機器
在磷礦加工,磷礦生產線中礦體形態及厚度變化大。北部為單層透鏡體,長百余米,厚1米多;南部深處ZK 4鉆孔中見另一單層透鏡體,厚2米多,再南于地表見3-7層條帶狀、團塊狀磷塊巖,單層厚2-10厘米,含礦層亦增為非常大厚度(10.6米),延長200米;南傾沒部,層位穩定,主要為含磷白云巖,夾小的扁豆狀磷塊巖。產出部位,由北至南距工含礦層略有偏高。礦體尖滅時,常為硅質巖、硅質白云巖所替代。
礦石P20s含量,一般百分之十幾至百分之二-h南端傾沒部之含磷白云巖僅為6-13X。礦石為鮞狀、團塊狀的白云質磷塊巖。
河壩磷曠區:位于背斜東翼,軸向北東。地層產狀平緩,構造簡單。出露地層主要是寒武系,因鳳化剝蝕,方使其東翼有燈影組零星出露,厚度不全(>150米)。燈影組為一套淺色厚層:央狀白云巖,結構致密。該組之上4-20米(--般13米左右)內,巖性,結構頗為復雜,磷:央巖(Ⅲ含礦層)即產于它的下部。
磷塊巖有l一3層。上部二層小團塊狀,極不穩定,夾于白云巖中,下部主礦層,兩向變化皆大,為極不連續的透鏡狀、團塊狀礦體(圖7)。但層位穩定,礦層厚0-1.35米,一般o.2一o.7米。南部厚度稍大,連續性較好,北部次之。礦體與圍巖鋸齒交錯或截然接觸,界線一般清楚,有時模糊不清。
-END-
要降低精礦成本,需要重點解決磨礦,降低其磨礦成本。精礦晶位、回收率、磨礦機利用系數及設備運轉率是選礦廠的四大指標,其中兩項與磨礦有直接關系。
磷塊巖產于陡山沱組上部,為一穩定的單一層狀礦床。礦層賦存于含礦層中上部。含礦層結構與巖石組合可分為:上部白云巖,夾硅質巖,泥(頁)巖、粘土巖,含磷礫巖及磷塊巖團塊(條帶),厚數米,中部磷塊巖,厚3-9米,較厚15米。
焦炭中固定碳含量應在80%以上,特別是灰份不宜過高,一般應在15%以下。如用半焦,固定碳含量也應在80%左右,灰份則為20%上下。
灰黑色,風化面帶黃褐色。主由暗色斜長石(60--門!芍)和灰褐一古銅色紫蘇輝石(30-20%)構成。常含有一定量的單斜輝石,具有較強鐵磷曠染。按粒度可有中粒蘇長巖和粗粒一偉晶蘇長巖兩個種屬;按曠物又可分蘇長巖和橄欖蘇長巖兩種屬。
目前地方的一些小磷礦,在利用自然排水方面創造了一定的經驗。如連續沉降法即使含大量水分的磷精礦連續經過幾個簡易的沉淀池,進行多次沉降、脫水的辦法。
陡山沱組和牛蹄塘組的含礦層均與黑色頁巖相伴生,礦層頂底板或礦層中時見黃鐵礦,礦層本身具有機質,這是磷礦在還原條件下形成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