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08 09:50:19
作者:世邦機器
藍藻的去除
藍藻又稱藍綠藻,是一種較原始、較古老的藻類植物。其分布十分廣泛,遍及世界各地。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 高嶺土加工技術在加工高嶺土的過程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東西,大規模的藍藻暴發,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死亡。更為嚴重的是,藍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毒素(簡稱MC),MC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對于水華的快速處理,普遍認為用無毒絮凝劑沉降的物理方法是理想選擇之一。
張青等(2009)通過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常用無毒絮凝劑高嶺土、海泡石絨對藍藻水華的絮凝能力。結果表明,海泡石絨和高嶺土對藍藻的沉降速率有差異,在1min內海泡石絨對藍藻的沉降率就達到98%,而高嶺土在沉降5h后對藍藻的沉降率才達到95%;海泡石絨和高嶺土對不同直徑的藍藻團粒沉降能力的趨勢較一致,相同投放量下,海泡石絨和高嶺土對直徑大于30μm的藍藻團粒沉降率均超過90%,而對于200mL直徑小于30μm的藍藻團粒懸浮液,海泡石絨在8g投放量時沉降率只達到78%,高嶺土在8g投放量時沉降率可超過95%。因此,在沉降速率上海泡石絨遠快于高嶺土;對直徑大于30μm的藍藻團粒,兩者在沉降能力上區別不大;對于直徑小于30μm的藍藻團粒,高嶺土的沉降能力大于海泡石絨。這可能是由于棉絮狀的海泡石絨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能快速形成大塊凝結團,快速沉人水底。而粉狀的高嶺土只能分散吸附藍藻團粒,不能再結成更大的凝結團,而自身的重量仍不是很大,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沉淀,只能以較緩慢的速率在數小時后沉入水底。兩者的共同點是,對藍藻的絮凝反應是不可逆的,被絮凝劑帶入水底的藍藻團粒不會再被釋放出來。
-END-
采用經改性高嶺土制備的半合成載體,用金屬氧化物改性的超穩分子 篩作為活性組分,制備了多產低碳烯烴高堆積密度催化劑RAG-7。
插層法是目前較有希望也是較有效的制備納米級高嶺土的技術。正如上面所述,高嶺土的主要礦物成分為高嶺石,其層間是由一層鋁氧八面體的羥基和一層硅氧四面體的氧原子形成氫鍵而結合在一起的。
值要高出許多;其的辛醇-水分配系數呈正相關,而隨CB在水中溶解度的增大而降低。因此認為吸附過程主要是CB在CTMAB-高嶺土有機相中的分配作用,CTMAB-高嶺土對CB的吸附能力與有機物本身的性質密切相關。
經過表面改性處理的鍛燒高嶺土,可以代替部分昂貴的樹脂,從而降低塑料制品的成本。
影響高嶺土黏度的相關因素錯綜復雜,包括高嶺土自然屬性和后續加工應用過程等,因此需要針對高嶺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工藝方法改進其黏度。
添加納米高嶺土的性能要明顯高于普通高嶺土,說明隨著高嶺土片層厚度降低至納米級,補強效果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