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6-03 10:03:27
作者:世邦機器
研究區內各類包體的礦物組成及含量和變化范圍,說明其中有些是從薄片中實際測得的,一部分則是依據巖石與礦物成分,用二次非線性知劃程序計算得到的。
橄欖石:是區內橄欖巖類包體中含量較多、蝕變較弱的主要造巖礦物,顯淺黃綠色或橄欖綠色。在某些結構類型的包體中,往往出現兩個世代的橄欖石,前列世代的粒度較大,由尸經歷了塑性變形,因此扭折帶發青滋狀消光常見。
在玄武巖破碎,玄武巖生產線中第二世代的橄欖石粒度小,自形程度相對高,扭沂帶不發育,它們是再結晶作用產生的新變晶。將區內各地橄欖巖類包體中橄欖石的化學成分。并將部分化學成分及Fo和Mg/(Mg+Fe2+)值的變化范圍及平均值表明各地包體中,橄欖石的主要元素氧化物百分含量變化的范圍很窄且有較相似的Fo值(其中漢諾壩地區介88.17-91.7-0,山東地區介于87.84-91.51之間,太行山東緣斷裂帶兩側的東臺溝尖晶石二輝橄欖巖及鶴壁上峪尖晶石方輝橄欖巖則捎高,分別為92.59和91..83)。這一成分變化范圍與我國其它地區(如東北與華東地區)以及世界同類包體中橄欖石的成分極相近似,主要屬鎂橄欖石。
-END-
原生巖漿是指。從固體源產生的原生熔體(Primary玄武巖巖漿的起源近年來關于原生巖漿的鑒別和它們形成的物理化學條件,特別是關于原生玄武巖巖漿的形成
輝石巖類包體中的單斜輝石投影點則有兩種情況,屬綠色型的投影點位于橄欖巖類包體密集區內的上部,其AI:Ch為5.7-7.2g6、Cs/(Ca+Mg)值變化于0.42-0.51之間,而屬黑色型的投影點則位于橄欖巖類包體投影點密集區的右上方,其AIach為6.8-8.6gG、Ca/(Ca+Mg)值為0.5-0.58。
高溫高壓實驗表明,礦物組合穩定的溫壓范圍隨總組成的變化而改變。人工合成的CaO―MgO,Al~03―SiCb系統和模型上地幔巖(Pyrohte)的高溫高壓實驗表明
上地幔成分在縱向和橫向上可能的不均一性,我們在計算研究地區上地幔的近似成分時,按上述學者提出的比例,即以一份寄主巖成分和三份賦有于其中的橄欖巖包體成分,分別計算出各地點原始上地幔的可能成分或近似成分,進而用Kush~ro等(1963)提出的扣除法估算出它們的熔融程度。
超鎂鐵巖包體的主要造巖礦物,其含量變化較大。經巖石薄片觀察,在綠色型包體中顯翠綠色,多呈他形粒狀,粒度一般比橄欖石和斜方輝石為小,未見粒度較大的碎斑和殘斑,常見有污濁的麻點狀物質,部分全被次生礦物所代替,多數具有一海綿狀環帶圍繞。
與尖晶石二輝橄欖巖中的斜方輝石相比,鶴壁尖晶石方輝橄欖巖巾的斜方輝石,除含較高的AltOs(以平均值而言)、En及100Mg/(Mg+Fe2+)值外,其它成分基本相同。而漢諾壩含石榴石的尖晶石二輝橄欖巖中的斜方輝石則以100Mg/(Mg+Fe2+)值及En稍低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