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6-03 10:03:27
作者:世邦機器
在玄武巖破碎, 玄武巖生產線中綠色單斜輝石巨晶,在區內目前僅發現于平泉駱駝峰的橄欖霞石巖中,且含量甚少(樊祺誠,1984)。其礦物化學特征(表3-25之樣品7)與黑色富鋁的普通輝石巨晶有極明顯的差異,它以富鐵(FeO為17.04g6)、低鈣(CaO為10.71g6)、貧鎂(mgo為4.01g6)為特征,在C曠噸-Fe三角圖上其投影點落入富鐵普通輝石區(圖3-27)。此外以含較低的Na:O(1.00gS)和較高的SiQ(53.57gS)和K真O(1.95g6)及高得多的鈣契爾馬克分子(17.82g6)、硬玉分子(34.51%)和低得多的Mg/Mg+<Fe>比直(29.57)而有別于黑色富鋁普通輝石巨晶。這種綠色富鐵普通輝石巨晶,可與Wilkison(1975)及Wass(1979)描述和討論過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土州拉萊斯克雷克和貝索萊斯等地玄武巖中的綠色單斜輝石巨晶進行對比。
研究地及國內外某些地區普通輝石巨晶的鈣契爾馬克分子百分含量的變化范圍,可看出它們的變化范圍較窄而且相似,介于6.5-19.45gS之間(以10g6左右者居多,這種全球范圍的一致性,暗示出它們是在相似的高壓條件下形成的。
如前所述,單斜輝石巨晶常見發育一不厚的外殼,嵌云溲芯可猩?。笓R下的觀察,外殼一般可劃分為2-3帶,外帶由細小的蠕蟲狀或云霧狀析出物和輝石等礦物組成,內帶由放射狀輝石及細小橄欖石和玻璃等組成?,F將漢諾壩(翟明哲,1983)和蓬萊赤山(張德全,1982)為了便于比較,表中還列出了單斜輝石巨晶的化學分析數據。從表中看出:
1)雖然兩個地區輝石巨晶的化學成分極相類似,但巨晶外殼的成分卻不盡相同,這可能與巨晶和寄主巖漿反應的不同程度有關。
2)不論是漢諾壩或蓬萊赤山巨晶與其外亮相比,后者的SiQ、TiO、CaO及Na20增高,而Al:
3)及MsO減低,這顯然是攜帶巨晶的巖漿,在運移到地表的過程中,隨著壓力的降低,使巨晶變得不穩定,而與巖漿發生反應的結果。
-END-
山東堯山碧玄巖中有一種富單斜輝石的二輝巖包體。在玄武巖加工設備,玄武巖生產線中它具有特殊的稀土分配型式,即除了它的輕稀土略宦和重稀土豐度略低外,和漢諾壩二輝巖的稀土分配型式和豐度均很相似。
新生代堿性玄武質巖石中,也普遍含有以尖晶石橄欖巖類(中以二輝橄欖巖較常見,占該類包體的95舜以上,其次為方輝橄欖巖以及更少的異剝橄欖巖)及輝石巖類(包括二輝巖及輝石巖)為主的超鎂鐵巖包體。
另外,東北地區新生代玄武巖巖類學和巖石化學變異趨勢,是以拉張作用較強的二個擴張中心帶為準的,向兩側近似對稱分布。
輝石巖類包體的化學成分作一粗略對比后可看出,從整體上來說,其主元素含量有一較寬的變化范圍。若分別以從柏林等和劉若新等的資料為例,則綠色型輝石巖包體在TiOa、A1203和CaO的含量偏低的情況下,以更高的Si02、MgO含量和MgO/<FeO>值而不同于黑色型輝石巖包體。
早第三紀華北裂谷、渤海-下遼河裂谷、北黃海-蘇北裂谷等一系y4她:向拉張的裂谷系和玄武巖的發育,以及嗣后的古日本海拉張并大洋化,反映丁東亞中部早第三艷時期的大規模拉張、地殼減薄和地幔上涌及玄武巖噴發的裂谷式演化過程
不同輝石巖類包體形成的溫壓條件有較大的差別。河南鶴壁的方惲橄欖巖形成深度非常大,近于100km;其次是山旺地區的尖晶石二輝橄欖巖(包括建平甘巴井及漢諾壩地區的個別尖晶石二輝橄欖巖),形成深度為80-9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