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6-02 10:04:57
作者:世邦機器
異剝橄欖巖―橄欖輝石巖
在已調查的地區中,僅吉林汪清和伊通發現此種巖石。手標本上它以黃綠色橄欖石和暗綠色單斜輝石為主,斜方輝石極少。礦物分布很不均――,尤以橄欖石、單斜輝石為甚;在一塊標本上,局部可以為純橄巖或單輝巖,而整體上則為異剝橄欖巖,表現出復合包體的特征。有些包體礦物分布均一,為橄欖輝石巖。由于它們各有其結構特征,我們將分別加以敘述。
異剝橄欖巖礦物分布不均一。在橄欖石集中的部位表現為典型的碎斑結構,碎斑的大小一般為2.5 X 1.8mm,非常大可達3.8 X 3mm;周圍的小顆粒則僅為0.22 X 0.18mm, 兩者大小相差可達10倍。碎斑為Fosl―84的貴橄欖石,扭折帶極為發育。一種為密集排列的楔形;另一種為兩個方向近于垂直的扭折帶――分別與碎斑延長方向一致和垂直,徑費氏臺測定,前者層動方向c={1001,較不清楚;后者層動方向清楚。多數人認為扭折帶是上地幔物質受應力產生塑性變形所致。Carter,AveLaUemant(1970)在5―30khar圍壓下、300―1400℃范圍內對橄欖石所作的變形實驗表明,橄欖石滑動系統隨溫度增加及應變速率的降低,滑動面及滑動方向由<100)[001]變為{010},1100l結合上述所測滑動方向,表明早期較不清楚的扭折帶是在較高溫度下形成,而清楚的扭折帶則形成于應變速率較大的條件下。同時,這也表明它們曾經受了兩次塑性變形作用。
橄欖石碎斑周圍主要是壓碎的細小橄欖石,其中一部分已重結晶,晶形完好,呈三聯點接觸。此外,有少量透輝石(成分靠近普通輝石區)及綠色尖晶石小顆粒分布于橄欖石碎斑周圍。 在玄武巖碎石生產線上需要用到很多的玄武巖生產設備。此類巖石輝石集中的部位為火成結構(圖版Ⅳ―1),五色―淡綠色的單斜輝石為半自形―他形粒狀,成分變化于Wo=38―40,En=51―52,F。=0.95―1.07之間,正處于透輝石與普通輝石邊界。有些單斜輝石中包裹自形或圓形的橄欖石(圖版Ⅳ―2),后者有時可見扭折帶;有些則呈不規則狀沿橄欖石粒間分布。單斜輝石有生長雙晶,經測定其雙晶結合面為(100);還普遍發育出溶葉片,葉片結合面為(100),成分為斜方輝石。單斜輝石未發現扭折帶,但具有斑塊狀消光,海綿邊比較普遍??偟膩砜?,輝石集中的這部分巖石顯示了巖漿結晶的特征,亦具有微弱變形及部分熔融的特征。尖晶石為綠色,與橄欖巖中的冬青葉狀不同,它是半自形―他形粒狀,分布不甚均一,其含量一般較橄欖巖中多,可達3―4g6。
-END-
在考察自然界巖漿組分的化學變異趨勢時,要注意多種控制因素的重疊,尤其在出現“反?!爆F象時更為重要。例如,FeaO-~、Ala03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另外,要注意的是,當控制因素引起同步結果時,則組分的化學變異趨勢被加強
另外,在龍崗山脈大椅山東面一些晚于大椅山火山的火山錐由橄欖拉邐玄武巖組成,因而,雖然大椅山玄武巖巖漿形成時,上地幔熱柱的上浦強度小于寬甸黃椅山,從整個龍崗山脈來看,它完全可與寬甸黃椅山類比,可能有一個較強的上升的上地幔熱柱流。
東北地區各研究地點出現了地區性的礦物化學成分差異,也與該地點地幔遭受的地質事件有關。
漢諾壩的富斜方二輝巖包體的稀土分配型式和稀土總量都與上述二類包體相似。它不具有殘余堆積相輝石巖輕稀土強烈虧損及稀土總量很低的特點,而是比一般二輝橄欖巖包體稀土,尤其是中等稀土和某些重稀土富集,但較從玄武質巖漿中分離的輝石巖包體的稀土貧乏。
對于堿性玄武質巖石中二輝橄欖巖包體的成因,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假說,一種為同源說,另一種為捕獲說。
在巖石學的描述中已證明,從巖石和礦物的結構特征,顯微斑晶礦物組合,礦物之間的相關系及它們的結晶順序來看,寄主玄武巖的結晶作用發生在地表和近地表的低壓條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