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16 09:27:48
作者:世邦機器
.表面更新理論:在電廠脫硫系統漿滴下落過程中,電廠脫硫技術對傳質吸收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液滴的內循環、固體濃度、液滴直徑分布以及相對速度。相當多的研究集中于考慮液滴內部是否有內循環上。部分學者認為內循環無需考慮??紤]內循環的學者,有的在模型中將液滴分為內核和外層兩部分,內核逐層替代外層漿液;而有的則采用界面大渦模型,認為界面更新由液滴內的大渦完成,而更新的速度則由表面的相對速度來表征。
顯然,對于噴淋塔來說,液滴的內循環是客觀存在的。但根據不同的情況,它們的大小有所區分,如果內循環足夠顯著,以致對反應吸收的結果預測產生較大的偏移,那就需要在建模中加以考慮??紤]內循環的學者所采用的方法是建立在表面更新概念之上,即液體表面被不斷地由湍流區移來的旋渦所更新。表面更新理論認為液體在流動過程中表面不斷更新,即不斷地有液體從主體轉為界面而暴露于氣相中,這種界面不斷更新,傳質過程大大強化,其原因在于原來需要通過緩慢的擴散過程才能將溶質傳至液體深處,現通過表面更新,深處的液體就有機會直接與氣體接觸以進行傳質。將S定義為表面更新頻率,經過數學描述并求解可以得到。
噴淋塔中下落液滴的內循環不顯著,用雙膜理論一般就能得到較好的模擬效果。而從雙膜理論的角度分析,噴淋塔加強傳質手段有:①通過良好的霧化,產生非常小的液滴,而這正是噴淋塔的液氣比較、卻實現了極大的反應吸收總表面積的原因;②增大煙氣速度促進氣相傳質;③提高液相漿液的化學吸收能力。
-END-
在強制氧化石灰石電廠脫硫系統,電廠脫硫工藝中,回收水(漿液)中的石膏是泡和狀態,并且回收水主要用于漿液制備和調節反應罐液位。
在電廠脫硫系統,電廠脫硫工藝中水力旋流分離器的幾何尺寸,就決定了底流漿液和溢流漿液的濃度以及D50值。
現有的某些電廠脫硫系統采用了六個或更多的吸收塔,它們的布置更為復雜.但是,大多數電廠脫硫系統供應商都可提供煙氣處理能力超過1200m3/s(標準狀態)的單塔方案,這大約相當于650MW鍋爐的煙氣量。
由電廠脫硫系統,電廠脫硫工藝產生的固體副產品廢棄物需要以一種環境可接受的方式進行最終處理。
凈化后的煙氣以45〜60℃的飽和溫度和飽和濕度離開吸收塔,電廠脫硫技術煙氣也可能含有穿過除霧器的細小液滴。
在一個石灰石吸收塔中,填料結構通常被設計得避免堵塞和易于清洗。通常將填料制造成規則的模塊結構,以便于安裝??梢赃x擇多種材料制造填料,聚丙烯材料就是一種典型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