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27 10:05:13
作者:世邦機器
古生代末期古亞洲洋閉合轉入陸內演化階段,同時開始了中、新生代太平洋構造域的演化時期。受太平洋板塊運動的影響,亞洲大陸東緣形成NE向展布的板內大型斷裂系統和與其近于平行的盆嶺構造系統。晚侏羅一早白堊世(157~97 Ma)時期是本區地球動力學機制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法拉隆板塊(145~135 Ma)NE向運動速度減慢,伊澤奈崎板塊(135~127 Ma)快速向NNW方向運動(30cm/a)o,斜向俯沖。包括本區在內的東亞地區廣泛發育NE向斷陷盆地,數量多達200個(李思田等,1990)。這些盆地均以晚侏羅世大規模鈣堿性火山活動開始,結束于早白堊世早期(116 Ma),為走滑斷陷盆地和伸展斷陷盆地,以拉張作用加強為特征。原NW向處于壓扭應力下的斷裂系統轉為拉張環境,為巖漿作用和成礦作用提供了良好通道,本區大部分斑巖型銅礦是此時期形成的。例如,烏奴格吐山、八大關和八八一斑巖銅礦床的成礦年齡為135.o~166.0 Ma,秦克章給出烏奴格吐山銅鉬礦床與成礦較直接有關的二長斑巖Rb-Sr等時線年齡為142 Ma,根據得爾布干斑巖型礦銅成礦帶的含礦巖體和礦化僅發生在上侏羅統地層中、而下白堊統地層中既無該期巖體侵入又無礦化現象推斷,成礦發生在晚侏羅世末期;蓮花山斑巖型銅礦床的斜長花崗斑巖的U-Pb等時線年齡為161.8 Ma,布敦化斑巖型銅礦床的成礦巖體黑云母花崗閃海西期,再次是加里東期。這與全球斑巖型銅礦的時間分布規律有所不同,全球斑巖型銅礦較重要的成礦期是新生代(約占該類型總儲量的85%以上),占世界銅礦儲量的42.5%,中生代占5.4%,古生代占3.8%;而本區較重要的成礦期是中生代。在銅礦加工,銅礦生產線中與全國斑巖型銅礦的時間分布規律也有差別,全國斑巖型銅礦主要成礦期是中生代,占全國探明總儲量的22.5%,其次是新生代占14.3%,再次為古生代占6.0%,古元古代占4.6%,僅主成礦期與本區相同。
-END-
電積銅理想年產達1600t.居全國第二位。此后,此項技術得到很大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日前中國約有200多個工廠采用此工藝處理銅礦或銅精礦生產電銅,其產能已達2萬t左右。
水力充填是以水為輸送介質,利用自然壓頭或泵壓,從制備站沿管道或與管道相連接的鉆孔,將山砂、河砂、銅礦石破碎砂、尾砂或水淬爐渣等水力充填材料輸送和充填到采空區。
進路底板銅礦石清理干凈后,在進路與分層橫巷的結合部作木板隔墻,并用立柱加固,再釘上草袋,塑料編織布等濾水材料后開始充填。充填料經過沿脈充填平巷3、穿脈充填平巷2、充填小井進入待充進路,充填料的輸送全用電耙。
陸相砂頁巖型銅礦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如湖南的衡陽盆地、麻陽盆地、云南的楚雄盆地和四川的安寧河盆地,它們在同一地區受相同的層位控制。
多寶山、八大關、八八一等銅礦屬于中深成斑巖型銅礦。這些礦床的賦礦巖體基本上都以中深成相等粒中粗?;◢忛W長巖體為主,礦體賦存于花崗閃長巖內部,礦體多呈雁行排列的大小不等的透鏡體。
在間柱下部掘進運輸橫巷將上、下盤的脈外運輸平巷貫通,形成環形運輸系統。在運輸平巷的上部掘進兩條電耙道,在電耙道中每隔6~8m掘進放礦口連通礦房底部的平底,形成二次銅礦石破碎平底底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