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尾礦利用,鐵尾礦加工燒制成的膠凝材料中,硅酸二鈣為主要礦物成分,其次為硅酸三鈣,再次為鐵鋁酸四鈣,鋁酸鈣含量較少。
將鐵尾礦摻量15%試樣燒制得到的膠凝材料進行SEM及能譜分析,此試樣非常大的特點是含鈣礦物含量下降很多,硅質元素含量雖然比鐵尾礦摻量為6%的情況要多,但是比較摻量為10%的樣品,硅元素的含量卻減少了。
在燒制成的膠凝材料中,硅酸二鈣為主要礦物成分,其次為硅酸三鈣,再次為鐵鋁酸四鈣,鋁酸鈣含量較少。此外還有多種其他微量礦物的存在。
在鐵尾礦加工,鐵尾礦處理生產線中燒制膠凝材料的凝結時間:水泥有初凝和終凝兩個凝結時間,做水泥凈漿試驗時,自加水時起至水泥漿的塑性開始降低所需的時間,稱為初凝時間。
在鐵尾礦加工,鐵尾礦處理生產線中膠凝材料礦物組分分析:眾多學者在對礦渣硅酸鹽水泥的研究中發現,在GB 175-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標準》中,礦渣硅酸鹽水泥中礦渣的摻量范圍為20%~80%。
在鐵尾礦加工,鐵尾礦處理生產線中燒制膠凝材料的細度:細度是表征水泥顆粒粗細程度的重要指標,它直接影響了水泥的凝結及強度。
鐵尾礦利用試驗選用的鐵尾礦是某某公司水廠鐵礦全尾礦,其中對新排放的鐵尾礦和堆積的鐵尾礦分別進行了化學、物理分析。
骨料的形狀也會影響到砂漿的性能。鐵尾礦為鐵尾礦破碎機破碎而成,所以顆粒多呈三角形或矩形,棱角尖銳,表面粗糙,彼此之間的咬合度比天然砂高,在鐵尾礦加工中與水泥的粘結性較好。
在影響水泥產品耐久性因素中,凍融循環作用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在水泥產品耐久性研究中,凍融耐久性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分支,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
目前鐵尾礦利用,鐵尾礦加工大多是低附加值利用,如燒制免燒磚,用作井下充填材料等。在本章中,通過用鐵尾礦砂替代天然中砂,對解決建筑干粉砂漿的原材料來源和低成本普通建筑干粉砂漿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為鐵尾礦的綜合利用提供一定的指導。
作為工業廢渣大量排放的粉煤灰其特定組成與結構為其在工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矗
在鐵尾礦利用,鐵尾礦加工制備建筑材料中由于水泥和其他膠凝材料充分水化才使得砂漿具有良好的強度,但是由于纖維素醚的摻入,其較強的吸附能力將用于水泥顆粒水化的水分子強行吸附,減慢了膠凝材料水化的進程,因而影響到強度的發展。
到20世紀70~80年代,商品砂漿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逐漸在歐美形成。芬蘭、德國、奧地利等歐洲國家已經將干粉砂漿應用于建筑施工。
在試驗室制備砂漿拌合物時,所用材料提前24h運人室內。拌合時試驗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0±5)℃。
砂的細度模數和顆粒級配對砂漿的性能有一定影響:如砂的細度模數越小,則它的顆粒越多,總表面積越大,空隙率也越高,從而影響砂漿的抗滲性能,所以一般選用中砂或者粗砂,
在等稠條件下,粉煤灰摻量依次為鐵尾礦利用,鐵尾礦加工燒制膠凝材料用量的o%、10%、15%、20%、25%、30%而增加,用水量隨之有小幅的增加,但是分層度稍有降低,堆積密度7d和28d強度遞減。
抗裂性試驗采用立方體自制木模,尺寸為350mm×500mm×20mm,將間距20mm的鐵釘釘在距木模的內側15mm的位置,作用是產生約束力。
為了研究對粉磨細度鐵尾礦熱活化效應的影響,在600攝氏度條件下,對鋁礬土、黏土、鐵尾礦混合物進行處理,并以未處理鐵尾礦作對比樣。
以灰色系統理論研究骨料顆粒分布對鐵尾礦利用,鐵尾礦加工配制干粉砂漿強度和需水量的影響表明:顆粒區間分布顯著影響鐵尾礦干粉砂漿強度和需水量;骨料區間粒度分布與鐵尾礦干粉砂漿強度和需水量的灰色關聯度具有有序性。
在鐵尾礦利用,鐵尾礦加工中鐵尾礦砂以不同的摻量替代天然中砂,改變了骨料的粒度分布,同時也改變了干粉砂漿的強度和耐久性。
骨料顆粒分布和強度數值只能直觀地看到兩者之間的關系,并不能明確地反映粒度分布和干粉砂漿強度的關系。
我國利用鐵尾礦加工作建筑材料的研究較晚,但進展較快。特別是80年代中期以來,許多科研單位與礦山部門密切配合,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鐵尾礦處理生產線,鐵尾礦處理工藝中配料分析及計算:鐵尾礦,本試驗中選用的為首鋼鐵尾礦,其中分別對新排放的及堆積的鐵尾礦分別進行了化學、物理分析。
我國在鐵尾礦加工, 鐵尾礦處理的綜合利用方面,已開展了不少工作,積累了一些經驗,研制成功了一批較成熟的技術和裝備。對這些應及時總結,積極組織推廣應用。
由于受到技術水平、裝備性能、經濟條件等因素的限制,鐵尾礦處理生產線,鐵尾礦處理工藝不可能盡善盡美,并因在實際生產中還受到操作等因素的影響,從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有價元素損失到尾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