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15 10:16:12
作者:世邦機器
學者用測定半水石膏水化時漿體的導電率的方法,對石膏水化進行了研究。認為半水石膏加入水中后溶解于水,并很快達到飽和狀態。當溶液對二水石膏來說達到過飽和狀態時,就會結晶生成二水石膏。此時這個過飽和度在整個誘導期保持不變,二水石膏晶核不斷產生,半水石膏不斷溶解,生成的新相-二水石膏又不斷使已形成的晶核長大成晶體。
Cunningham、Dunham和Antes等人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認真研究廠半水石膏水化過程,他們從研究中得出以下結果:
(1)熟石膏的凝結足一個溶解一―再結晶過程。
(2)雖然晶體尺寸大小不同,但在稀溶液中或在標準石膏漿體巾聽形成的晶體類型相同,
(3)加入促凝劑或緩凝劑可以改變半水石膏的溶解速度。
(4)沒有跡象形成膠凝相。
Schiller用數學模型的方法來研究半水石膏溶解和二水石膏結晶現象。他認為半水石膏的水化過程取決于:
(1)物體所保持的原始狀態;
(2)鈣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的擴散;
(3)沉積在新顆粒上的物質與新顆粒增長速度之間的關系。
Magnan通過研究,石膏粉生產設備把半水石膏的水化過程描述為四個連續階段:
(1)半水石膏相溶解并形成半水石膏飽和與二水石膏過飽和的離嚴系統,形成結晶不完全或不穩定的初始水化物即晶胚。該水化物中的含水量比化學計算值高。
(2)初始水化物在誘導期內逐漸穩定,起到了晶核的作用。
(3)晶核生長,半水石膏顆粒上出現新的表面,產生新的離子和初始水化物,二水石膏晶體很快增長。
(4)半水石膏比率減少,并且水化速度減慢。
以上綜述了溶解一結晶理論支持者們的一些研究觀點。石膏粉生產工藝用這種理論可以對水化過程的許多現象進行解釋,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END-
二水石膏析晶后,此時溶液的濃度降低,使新的一批半水石膏又可繼續溶解和水化,如此循環進行,直至半水石膏全部耗盡,這就是溶解――結晶理論。
堆積密度測定儀是一個支在三條支架上的銅質錐形漏斗,漏斗中部設有邊長為2mm的方孔篩。儀器還附有一個容量筒,其容積為lL,并配有―只套筒。
為了加速二水石膏的脫水及得到比較粗大的a型半水石膏晶體。建議在原始懸浮液中加入晶種(d型半水石膏結晶體)。
由于金屬烤瓷修復體的金屬,帽狀冠硬度高,在就位時,石膏代模表面易磨損,因此,在制作金屬帽狀冠的石膏代模部位,使用超硬石膏,以減少石膏代模的磨損。
石膏礦床的成因除了上述蒸發鹽沉積物成因理論外,也有人認為石膏礦床是由于海水涌入內陸盆地形成了咸水湖,咸水經蒸發而產生自然濃縮,導致鹽類沉淀形成石膏礦床,炎熱而干燥的氣候是形成和富集這種礦床的主要條件。
石膏中帶有表面水或叫吸附水,隨礦的種類、地上礦、地下礦、地區的不同,水分含量也不同,一般在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