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鑭鈦改性膨潤土理想的制備條件是:硫酸的濃度為15%,La/Ti摩爾比為6:1,摩爾總量為2.53mmol,浸泡pH值在lO以上。
朱利中(1994)利用CPC(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和CTM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對膨潤土進行了活化改性,其改性前后的XRD圖,表明了隨著改性劑和用量的不同,蒙脫石的d(001)值在逐漸變化。
離子插入蒙脫石層間后,其層間必然會產生可交換離子數量的虧損。從蒙脫石交換量的數據可證實這種虧損的存在。由于不同價態離子的交換量不同,必然引起蒙脫石c軸方向上結晶度的變化,其結晶度隨離子交換量的降低而降低。
無機一有機混合膨潤土一般是對膨潤土進行無機改性后再與有機改性劑反應所制成的混合改性膨瀾土,它對有機物的吸附作用有別于單一無機或有機膨潤土,而是兼具物理吸附、離子交換吸附和化學吸附。
柱撐劑從有機物過渡到無機物,是柱撐膨潤土材料方面的一個重要進展。常見的無機柱撐劑是無機金屬陽離子水解后產生的金屬羥基陽離子,也稱多聚羥基金屬陽離子。
王玉浩(2000)對改性前后膨潤土進行X射線衍射分析。同樣說明不同改性劑對膨潤土(包括鈉土和鈣土)的結構層間距有不同程度的擴大。說明有機活性劑插入了蒙脫石的結構層間。
從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作用的特征很容易得出,當有機物濃度較高時,吸附量的貢獻主要為分配作用,此時的表面吸附達到飽和。
因此,標準的自由的變小是對硝基苯酚子有機膨潤土上吸附的推動力。在固液吸附體系中,同時存在溶質的吸附和溶劑的解吸。溶質分子吸附在吸附劑上,自由度減小,是一個熵減小過程,而溶劑法男子的解吸是一個熵增大過程,吸附過程的熵變是兩者的總和,因此固液吸附過程的熵變不一i的那個為負值。
吳平霄(2003)研究發現,有機膨潤土對非離子型有機物的吸附作用主要取決于有機膨潤土中有機陽離子的大小和黏土的陽離子交換容量。
蘇玉紅等(2003)選用常見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硫酸鈉,SDS)與長碳鏈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銨, DTMAB;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PC)混合改性膨潤土,制備了一系列陰-陽離子有機膨潤土,用于處理單一溶質和雙溶質求溶液中不同極性的有機物苯及苯酚,探討其吸附作用及機理。
張秀蘭(2011)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在微波場中對鈉基膨潤土進行了有機改性并制得有機改性膨潤土,通過XRD和IR表征膨潤土的結構,并且研究了有機膨潤土對廢水中苯胺的吸附行為。
研究認為,有機土存在3個失重區間。前列失重區間在90℃附近,失重較小,平均式重小于7%,是層間吸附水的數量較少所致。
競爭性吸附可以降低這類有機蒙脫石的吸附能力,由于位阻效應的存在,TMA-蒙脫石對苯的吸附不收甲苯的影響,而對甲苯的吸附能力由于苯的存在卻大大降低,類似于活性炭,這一性質限制了這類有機蒙脫石的應用。
有機陽離子在黏土礦物層間的排列方式除了取決于有機陽贏離子烷基鏈的長度外,還和黏土礦物的層電荷大有關.。
膨潤土與不同鏈長的有機伯胺鹽酸鹽進行反應時, 膨潤土的層間距隨著烷基胺碳鏈長度的增加而增大。
有機陽離子被吸附在膨潤土層間的上下層面上,帶正電荷的一端指向被吸附的層面.,非極性的一端則背離層面。
同時,由于熱活化對膨潤土的結構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結構的活化可以使膨潤土八面體中的金屬陽離子部分溶出。
此外,呂建坤對有機化蒙脫土在環氧樹脂中的插層和剝離行為進行了研究,對環氧樹脂對黏土的插層以及黏土在環氧樹脂中剝離的機制進行了探討。研究發現黏土剝離的實現主要取決于固化的動力學條件而不是熱力學條件。
Janis$M.Brown、David Curliss研究了在納米復合材料中不同種類的季銨鹽的作用。根據蒙脫石與季銨鹽的3種結合方式――氫鍵型、偶極力和范德華力選擇相應的改性劑,研究表明,蒙脫土與羥基取代的季銨鹽以氫鍵結合,環氧分子與之有較好相容性,并且能催化固化反應,提高層間聚合速率。
用層電荷密度適中、易分散的蒙脫石原礦 蒙脫石礦物的分散性即蒙脫石疊層晶片的膨脹解離性,與蒙脫石層間電荷密度、電荷分布密度、蒙脫石晶層結晶有序度密切相關。
硫酸可以將膨潤土層間及八面體中鐵、鋁、鎂、錳元素的離子溶出,還可與非晶質的磷作用而使磷離開土樣到溶液中這些變化說明了硫酸濃度較小時對膨潤土四面體晶格中的硅基本沒有作用,濃度較大時可以破壞部分膨潤土晶體結構,并且隨著硫酸濃度的增大破壞的程度加大;
納米復合材料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固相至少在一維以納米級大?。?~100nm)復合而成的復合材料。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具有高耐熱性、高強度、高模量、高氣體阻隔性、低膨脹系數、低密度等優越性,可以廣泛用于航空、汽車、船舶、家電、電子、建筑、石油化工、天然氣管道等各個行業作為新型高性能材料。
李永繡等(1998)用酸和稀土對玉山膨潤土進行了處理,對其酯催化活性進行了研究。試驗結果證明,酸和稀土均能使膨潤土的酯催化活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將鈉基膨潤土在1mol/L鹽酸苯胺(An)溶液室溫下攪拌48h;洗滌至上層清液無Cl-,加入(NH4)2S2O8,在0℃下聚合2h,然后轉移至室溫下反應l0h(整個反應均在N2氣氛下進行),反應結束后離心分離,用1mol/L的HCI洗滌至上層清液中無SO42-;(以0. 5mol/L BaCl2檢測)。
按原位聚合時反應體系組成,另外,再往各試劑瓶中注入20mL二甲苯進行溶液聚合。各試樣抽真空充氮3次后置于80℃恒溫水槽中聚合4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