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21 10:06:33
作者:世邦機器
進一步研究蒙脫石原礦及吸附鋅后蒙脫石的紅外光譜圖(見圖3-1),可以看出蒙脫石原礦在3622cm-l位置出現較強的羥基伸縮振動吸收譜.1636cm-1為蒙脫石層間吸附水H―O―H的彎曲振動,在1040cm-1附近的Si―O―Si伸縮振動吸收譜分裂為1093cm-1和1022cm-1雙峰,說明該蒙脫石層間陽離子含Na+。在膨潤土加工過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的膨潤土設備。吸附Zn2+后,3622cm-1位置羥基伸縮振動吸收譜減弱,同時蒙脫石層間吸附水H―O―H的伸縮振動由3420cm-1向低頻3240cm-1方向移動,H―O―H的彎曲振動由1636cm-1向低頻1618cm-1方向移動。而Si―O―Si伸縮振動吸收譜向高頻方向移動并分裂為三個吸收譜:1152cm-1、1104cm-1和1034cm-1。這表明,Zn2+交換了蒙脫石層間城中的Ca2+、Na十等離子,由于Zn2+具有較強的水化作用,使蒙脫石層間吸附水的伸縮振動和彎曲振動吸收譜發生變化,使Si―O―Si伸縮振動吸收譜向高頻方向移動,并且Zn2+在蒙脫石層間域中大量水解,形成[Zn(OH)(H2O)p―1]+。[Zn(OH)(H2O)p―1]+與蒙脫石硅鋁層之間形成氫鍵,使得Si―O―Si、Si―O之間的簡并消失,分裂成三個吸收譜峰。因此,可推斷吸附Zn2+在蒙脫石層間發生了水解作用。
對比原礦及吸附鋅后的礦物進行差熱(DTA)分析與熱重(TG)分析結果,也表明進入蒙脫石層間的Zn2+發生了水解反應。蒙脫石原礦差熱曲線有三個吸熱谷,其前列吸熱谷為一復谷,在136℃和169℃有兩個大而寬的低溫吸熱谷,構成前列吸熱谷,主要是脫出吸附水和層間水。由吸熱復谷的形狀可以判斷蒙脫石為典型的鈣基蒙脫石,層間水失重為16. 46%。在533℃和642℃,差熱曲線上出現脫羥吸熱谷,也即第二吸熱谷。此時,脫出結晶水,但不發生明顯的非晶質化,雖然失去了結構羥基水,但還保持原有的層結構格架,只是結構發生歪扭,蒙脫石的特性也喪失,脫羥失重為4. 25%。蒙脫石的第三吸熱谷位于921℃.標志著蒙脫石結構的解體,呈非晶態。蒙脫石吸附鋅后,由于其層間的Ca2+被Zn2+交換,使前列吸熱谷由復谷轉變為兩個獨立的吸熱谷,前列吸熱谷為130℃,同時脫出吸附水和層間水,失重為14. 64%。第二吸熱谷為288℃,則對應于蒙脫石層同域中Zn2+水解產物[Zn(OH)(H2O)p―1]+中羥基的脫除,失重為2.55%。500℃以后的差熱曲線變化不大。由此可見,在蒙脫石層間域中的無機陽離子可發生明顯的水解反應。
吳大清等(2000)研究了稀溶液中Pb2+、Zn2+與蒙脫石的界面交換過程,實驗結果表明,在反應初期,Pb2+、Zn2+在蒙脫石層間發生水解。
-END-
用EDTA滴定法測定鈣、鎂,一般是平行取兩份試液,一份調節pH值為10,用EDTA滴定鈣、鎂合量,另一價調節pH值為12.5-13(此時鎂形成氫氧化鎂沉淀),用EDTA滴定鈣量,末了用差減法求得鎂量。
用從腐殖酸中提取胡敏酸對膨潤土進行改性,膨潤土生產設備研究改性膨潤土對Cu2+和2,4-二氯苯酚混合液的吸附性能。
將比色管置于水浴中加熱煮沸1h,并且每隔10min搖動一次,每次要將比色管底部的試樣徹底搖起,搖勻。
利用膨潤土對印染廢水進行了處理。結果表明,當膨潤土的理想投加量為50g/L、pH值在7左右、攪拌時間為15min時,印染廢水的色度去除率達到90%以上。
方曉明(2003)對嘭潤土納米層間進行有機改性以擴大層間距,是制備有機物/蒙脫石納米復合材料的前提步驟。采用正交試驗法,系統考察了膨潤土納米層間改性過程中反應體系的溫度、pH值、固液比、季銨鹽用量、反應時間等工藝條件對改性效果的影響。
沈學優等(2004)以Pb2+、對硝基苯酚為代表污染物,用實驗室模擬有機膨潤土在重金屬-有機物混合污染體系中的吸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