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30 11:36:41
作者:世邦機器
礦層中的第Ⅲ層較不穩定,個別地段Ⅲ層與Ⅳ層之間的夾層經鳳化淋濾宙集,礦層與夾層不易分開而合并為第Ⅳ層礦。冶金273隊以43個工程109個礦層計算,各礦層的厚度變化系數,其結果為VI礦層二35%,V。曠層二26%,V。礦層二37%,V。礦層二28%,認為礦體的形態產狀屬較為穩定的類型?,F分別將礦區四條主要的氧化錳曠露頭帶的分布及其厚度變化特征論述于下;
(工)南翼氧化錳礦露頭帶:從洞蒙至東面的冬裕村,礦層厚度較其它露頭僻厚度大。平均厚度工礦層2.25米, Ⅱ礦層4,28米, Ⅲ礦層2.46米, Ⅳ田層2.59米。
(Ⅱ)前列次級向斜北翼露頭帶:從洞蒙至那造。 工礦層1.29米, Ⅱ礦層3.00米, Ⅲ礦層1.05米, Ⅳ礦層3.05米,本露頭帶與第工露頭帶相對比, 工、Ⅱ、Ⅲ層曠變薄,而第1V礦層略增大。
(Ⅲ)第二次級向斜南翼氧化錳礦露頭帶:翼(Ⅱ)相同。
(Ⅳ)第二次級向斜北翼氧化錳礦?露頭帶:Ⅱ礦層1.47米, Ⅲ礦層0.43米, Ⅳ礦層2.37米。礦露頭帶相比均變保錳礦石設備的種類很多,我們經常聽到的有錳礦石加工設備和錳礦石粉碎設備。從六達至那造,其厚度與前列次級向斜北從六達至那江,礦層厚度為工礦層1.08米,本露頭帶與相近的前列次級向斜北翼氧化
礦區較北的氧化曠露頭帶:從江城圩至那州礦層的厚度大大變薄,一般只有三層礦(沒有第Ⅲ礦層),其厚度分別為工礦層0.84米, Ⅱ礦層1.00米, Ⅳ礦層0.67米。
總的情況是下礦層的氧化錳曠層厚度變化,橫向上從南往北變薄;沿走向上則從西南往東部變雹變貧而逐漸尖滅,被含長石碎屑灰質角礫巖所代檸。
-END-
合理的放礦方案應滿足損失貧化少,強度大與地壓小等要求。選擇時應根據礦體的傾角、厚度以及崩落礦巖的塊度和相鄰采場的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生產中要求盡量減少錳礦石與廢石接觸面數,盡量降低側邊接觸面的廢石混入率。
呈層狀、塊狀、條帶狀、多扎狀、粉狀,所有礦石都是氧化礦。
多漏斗進行放礦時,相鄰漏斗的松動橢球體有不相互影響、相互相切和相互相交三種情形,當放完與崩落錳礦石層h同高的全部純錳礦石后,相鄰漏斗所形成的最終松動橢球體和放出漏斗不相交,相互不影響,各放礦漏斗處于單獨放礦的條件下。
分布于礦區北部及向斜東西兩翼。礦體產于第四系紅土層中。頂板為棕黃、棕紅色疏松紅土,底板為同樣的紅土或為基巖風化殘積土,或下含錳夾層礦。
錳礦石類型為氧化錳礦石和碳酸錳礦石。氧化錳礦石,只塊狀、頁片狀、 多孔狀構造,主要為硬錳礦、軟錳礦、褐錳礦(共占35%),磷灰石約占5%。
臺地邊緣沉積區,均為臺地邊緣淺灘相,主要巖性為鮞狀灰巖,灰巖主要化石群為底棲的腕足、珊瑚、層孔蟲等,共有三個相區,環繞臺地邊緣分布,互不連通,不含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