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29 10:17:15
作者:世邦機器
斗南錳礦:滇東南硯山一建水一個舊一帶錳礦床和曠點較多,大體是沿著越北古陸、哀牢山隆起和康滇古陸邊緣坳陷帶分布。斗南錳礦產在這個帶的一個盆地中。含錳巖系為中三疊統法郎組,位于個舊灰巖之上,為一套細砂巖,粗砂巖和泥巖為主的細碎屑沉積,夾少量含錳灰巖。其上覆巖層是鳥格組粗碎屑巖。法郎組厚達八百余米,含錳十余層。從斗南往西,巖系厚度變化很大,較西到建水一帶,則變為厚二千米以碳酸鹽者為主的巖相,有白顯錳礦產出。
斗南錳礦有兩個含礦層位,各有二、三個主礦層,單層平均厚1―2米,火廠泥巖與灰,片或泥質粉砂巖與灰巖之間。原生礦石由褐錳礦、鈣菱錳曠、含錳方解石和方解石組成,ji叫挎有碳酸鹽碎屑。錳礦層可由多次的褐錳礦層或含褐錳礦層與碳酸錳礦層構成的沉積韻律組成。在錳礦加工中錳礦石破碎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礦石平均含Mn23.63%,Fe 1.55%,PO.0024%(每百分之一錳含磷量),S 0.096%,次生氧化礦石含Mn39.17%、Fe3.31%,每百分之一錳含P 0.001%,S0.032%,屬低磷、低硫優質錳礦。礦石常有鮞粒結構。由褐錳曠組成的鮞粒往往有褐錳礦和鈣菱錳礦組成的同心環帶構造,其中心則為生物碎屑、自生鈉長石、方解石、海百合莖或水錳曠晶粒集合體構成的核心。也有由鈣菱錳礦和其它碳酸鹽組成的環帶狀鮞粒。兩種鮞粒都分布于碳酸鹽基質中。當褐錳礦鮞粒富集時可形成褐錳礦石,或與碳酸鹽條帶組成條帶狀礦石。斗南錳礦礦石類型可分為氧化錳礦石(以褐錳曠為主),碳酸錳礦石(以鈣菱錳刃和其它碳酸鹽為主),以及混合礦石。各主要錳礦層如真呈現出中心為混合礦石及氧化礦石,邊緣為碳酸錳礦石,因而中心富邊緣貧。各錳礦沉積中心往往也不固定禮處,隨著含錳層位升高而逐漸向東移,呈有規律的變化。
斗南錳礦的特點是氧化錳礦物以褐錳礦為主,云南第二地質隊,對褐錳礦做了物和化學分析,以及褐錳礦與鈣菱錳礦等其它礦物共生關系研究,證明褐錳礦是原生沉積的,不是變質產物。另外對斗南錳礦的沉積環境也做了分析,認為錳礦屬于濱海一淺海盆地沉積。近岸沉積氧化錳相,離岸稍遠為混合相,氧化錳與碳酸錳,再遠為錳碳酸鹽相。海進時原濱岸潮間地帶轉變為潮下淺海環境,因而形成錳礦層,具有垂向分布的氧化一還原沉積韻律。
-END-
瑪瑙山鐵錳多金屬曠田東部的千里山花崗巖體東緣,即為巨大的柿竹園鎢錫鉬鉍礦床所在,后者產于泥盆系上統余田橋組泥質條帶灰巖與千里山巖體的接觸帶上。
湘潭錳礦礦石中藍藻化石的發現,說明本礦床的成因不僅僅是化學作用,生物作用成礦,尤以錳礦之富集與之有更密切的關系。
分段是個較大的開采單元,回采時需將它進一步劃分為采場(一般一條電耙巷道負擔的出礦范圍稱為一個采場)。采場的布置方式主要取決于礦體厚度、傾角。在急傾斜礦體中,礦體厚度小于15m時,采場沿走向布置;大于15m時,垂直走向布置在緩傾斜和傾斜的中厚礦體中,根據傾角大小,采場可沿傾向或沿走向布置成單一分段。
從區域上看,雪峰運動初期本區開始上升為陸,由于上升幅度不一,地形起伏不平,形成了若干北東向的坳地,為后來碳酸錳礦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古地理條件,造成今日川、湘、黔三省毗鄰地區豐富酌碳酸錳成礦區。向南東及江南古陸高處,成礦也就可能不十分有利
這種采礦方法的發展趨勢是:加大分段高度,采用平行深孔落礦;改善落礦質量,推廣小補償空間擠壓爆破;改自重放礦為振動強制放礦連續回采;改進與簡化底部結構。
雪峰運動形成的華夏系隆起、凹陷長期影響著整個早震旦世的古地理面貌,隆起區,部分長期露出水面經受風化剝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