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6-11 09:32:03
作者:世邦機器
在磷礦加工,磷礦生產線中蘇長巖體的原巖流動構造控制了礦體,磷灰石、磁鐵礦、鈦鐵礦沿平行巖體流理構造呈較均勻的浸染。
頭溝礦區分布若干鐵磷礦體和鐵礦體,其中規模較大的D礦體為工作重點,其特征如下:
礦體規模、形態及產狀:D礦體包括主礦體旁側的透鏡體,塊狀和不規則條帶狀的小礦體,組成了礦群。D-工礦體地表呈豆莢狀,中間略窄兩瑞梢寬。北部出露寬21米,向南變為12一17米。延長百余米至二百米,在18號勘探線上,延深150米外,厚達30米;深至二百余米處,則趨尖滅。產狀北15度東,傾斜南東,傾角80一82度。
D-Ⅱ礦體 地表似扁豆狀,中間肥大部分出露寬二十余米,向兩;端延長50余米自然尖滅。在D勘探線上,地表十余米,向下延深數百米,增厚到數-卜米,而22號勘探線上,地表僅礦化,沿傾斜二百余米,見礦厚達20米。即礦體向深部漸趨增厚。
礦體地表出露百余米,走向北20度東,傾斜南東,傾角78-82度,深部有向北東側伏現象。
-END-
東部主要是黑色炭質頁巖、燧石層及含礦層三套巖性,厚68-80米;南部及西部則為黑色炭質頁巖及含礦層兩套巖性,厚23-112米。
灰黑色,風化面帶黃褐色。主由暗色斜長石(60--門!芍)和灰褐一古銅色紫蘇輝石(30-20%)構成。常含有一定量的單斜輝石,具有較強鐵磷曠染。按粒度可有中粒蘇長巖和粗粒一偉晶蘇長巖兩個種屬;按曠物又可分蘇長巖和橄欖蘇長巖兩種屬。
區域地質簡況黑山基性巖體分布于“天山一陰山緯向構造帶”東段的一個隆起區上。北臨一深斷裂帶,南界一斷裂帶。
膠磷礦應采用階段磨礦和階段浮選流程較為有利:這種礦石中含磷礦物的浸染粒度很細,一般在0.1―0.05毫米,需要磨得很細才能使含磷礦物充分解離。
它較適于缺磷的紅土壤等,是一種枸溶性磷肥。它可以提供磷、鈣、鎂、硅等多種元素供農作物吸收。我國工業生產的鈣鎂磷肥商品為呈深灰色粉末。工業晶所含有的磷在2%的檸檬酸中的枸溶率一般大于95%。粒度為-80目大于80%,含水份為小于1%。
巖體兩端狹窄而中間膨大,形似“斗笠狀”其中馬營到頭溝間,被侏羅系地層所掩蓋,將巖體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頭溝區,西部稱黑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