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08 09:50:19
作者:世邦機器
表面潤濕法:表面潤濕法的機理是利用高嶺土改性前后表面性質的變化而導致的表面潤濕性的變化(主要是接觸角的變化)來對改性效果進行表征。通常,接觸角變化越大(由小變大),改性效果越好。
卜軍等(2009)以含氫硅油為表面改性劑,用機械力化學法改性高嶺土,研究了影響高嶺土疏水改性效果的相關因素。結果表明,機械力化學法改性高嶺土,以含氫硅油為改性劑,干法球磨,改性粉體接觸角可達155.98°,高嶺土疏水性能大大改善。
吸附性法:高嶺土對橡膠具有補強作用主要是因為其對橡膠有吸附性,吸附性反映形成界面層的能力,吸附性越大,改性效果越好??梢酝ㄟ^測定吸附熱或利用反氣相色譜法來判定改性高嶺土吸附性的大小,從而評價其改性效果的好壞。放出的吸附熱越多,反氣相色譜柱中氣體的保留體積越大,高嶺土的吸附性越大,改性效果越好。
材料性能測定法:高嶺土表面改性的最終目的是使其能夠對橡膠產生補強作用,部分或全部替代炭黑。因此需要通過測定材料性能的方法來鑒定最終的補強效果,測試橡膠樣品的拉伸強度、撕裂強度、耐磨性等物理機械性能都是對補強效果較準確、較直接的表征。此外,還可以通過紅外光譜、核磁共振、差熱分析等現代手段來對高嶺土的改性效果進行評價和表征。其機理都是根據高嶺土改性前后表面基團的組成及鍵能的不同而引起的特征曲線的變化來確定其改性效果。
劉欽甫等在2007年利用脂肪酸型改性劑對高嶺土進行了表面改性,探討了表面改性條件,并且用沉降體積、容重、XRD、FTIR對改性效果進行表征,確定出理想改性工藝為:改性劑用量1.5%,改性時間30min,改性溫度70℃。末了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備了PP/高嶺土復合材料,并且測試了其力學性能。研究發現,隨高嶺土用量的增加,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上升,達到一個非常大值后下降。這可能是因為加入少量的微細高嶺土,易在聚丙烯基體中分散均勻。同時由于高嶺土經表面改性后,使其和聚丙烯基體有良好的界面黏結,導致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提高。隨高嶺土用量的增加,高嶺土微粒之間產生自聚,粒子尺寸變大,粒子周圍一些區域易產生應力集中,導致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降低。
劉新海等(2003)以山西大同高嶺土為原料,探討了鈦酸酯-脂肪酸高嶺土表面改性的工藝。高嶺土經表面改性前后,兩條紅外光譜曲線有兩區間異常,其它外形基本相似。異常點之一為改性高嶺土在波數2854〜處出現吸收峰,表示脂肪酸中C-H鍵的反對稱伸縮振動和對稱伸縮振動;異常點之二為改性高嶺土在波數1465〜1936cm-1處出現吸收峰,表示鈦酸酷有效官能團的對稱伸縮振動和反對稱伸縮振動。結果表明,吸收峰是脂肪酸、鈦酸酯和高嶺土彼此間發生化學吸附或化學反應的結果,即表面改性的產物。
-END-
高嶺土化學分析方法原理在酸性溶液中,用氧化劑將Mn2+氧化成紫紅色的高錳酸,該紫紅色Mn04的非常大吸收波長為525nm(實際工作中,可在520〜550nm處進行測定),借此進行錳的光度測定。常用的氧化劑有高碘酸鉀和過硫酸銨。
煤中含有多種不同物理化學形態的痕量元素,在燃燒過程中,一部分痕量金屬會釋放出并以氣相存在,隨著溫度的降低直至露點溫度,會形成很小的氣溶膠核或在周圍已存在的顆粒上凝結,富集在亞微米顆粒上,給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該工藝完全省去了脫水和干燥過程,改性工藝簡單,生產能力高,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故在工業生產中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迄今,地聚合物及其混凝土在市政、橋梁、道路、水利、地下、海洋以及軍事等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將成為硅酸鹽水泥的替代產品,這已成為當今各國材料工作者關注的熱點之一。
由于高嶺土的礦物形成條件及開采加工方法的差異,導致其表面性能(物理性質,如表面積、表面能、表面形態等;化學性質,如晶體結構、表面官能團等)有很大差別,使高嶺土的應用范圍具有局限性。
在合成FCC催化劑所用NaY沸石分子篩的過程中,希望NaY沸石的純度越高越好,而不希望在晶化過程中轉化為其它類型的沸石分子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