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較新發布的“2011年中國制造業競爭力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制造業將迎來戰略轉型期,低成本等諸多優勢將遭遇挑戰。未來制造業將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企業亟待提升產品創新
較新發布的“2011年中國制造業競爭力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制造業將迎來戰略轉型期,低成本等諸多優勢將遭遇挑戰。未來制造業將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企業亟待提升產品創新及品牌建設等能力。
堅持以“科技創新”為綱領的產業戰略轉型
從發展歷史來看,中國制造業總體上是基于低成本的戰略發展起來的,“Made in China”席卷全球,中國經濟也保持著龐大的貿易順差。但隨著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變化,全球資源價格的上漲,中國制造業的成本優勢不斷降低。較近中國政府提出計劃要在2015年將中國工人的平均薪資提升80%以上,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領域競爭優勢下降。
在知識密集型產業,目前“中國制造”仍具有較高的性價比,特別在一些機械制造、電子通訊和風電設備等制造行業。但是在核心技術和上,中國仍處在被動的地位,中國憑借低成本領先的優勢將在科學技術提升的競爭中面臨挑戰。
面對這種現狀,上海世邦董事長談到“差異化競爭”時表示,“追趕就意味著認同,認同別人的標準,永遠是追隨者。而現在國內這個行業還沒有標桿型企業,我們不想做追趕者,我們要做引領者和標桿。非對稱競爭決定了中國很多制造業和國外較卓越品牌不在一個起跑線上,要制勝,就需要用新的商業模式異軍突起,爭取時間,積蓄力量,最終形成自己品牌優勢。”
制造企業要創新 產業價值鏈也要創新
中國政府盡管在2006年就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并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要求。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政府的目標和企業的執行之間存在鴻溝。中國的科技創新目前只集中在少數領域的少數公司,還未能在全社會形成體系。
目前中國制造業產業鏈之間的耦合度松散,在研發體系和創新機制上并沒有形成合力,這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中國制造業不僅要實現單個企業在技術上的創新,同時也需要加強產業鏈的上下游組織與整合,即實現產業鏈的創新能力,這樣才能相互拉動,實現整體產業發展的目標。